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182人,候補中央委員128人。有關負責同志54人列席了會議。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14日,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作了重要講話。講話分三個部分:一、關于當前形勢,他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都比較有利,我們確實面臨著改革和發展的大好時機。這樣的歷史機遇并不是很多。我們一定要抓緊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正是基于這種考慮,中央政治局提出,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問題作出決定,統一全黨的認識和步伐,積極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二、關于貫徹《決定》的幾個問題。他就貫徹《決定》精神講以下幾個問題:(一)正確處理改革和發展的關系。(二)正確處理加強宏觀調控和發揮市場作用的關系。(三)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四)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三、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他指出:(一)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二)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他強調指出三點:一是必須堅決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只有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才能統一認識,統一步調;二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礎,基礎鞏固才能保證黨的整體有強大的戰斗力,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的考驗。三是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關鍵是按照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要求,選好人用好人。(三)加強調查研究,改進工作作風和思想方法。他指出:我們要以對黨、對國家、對民族高度負責的精神,始終不渝地遵循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開拓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稕Q定》共50條,分10個部分: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二、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三、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四、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宏觀經濟調控體系;五、建立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六、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七、深化對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八、進一步改革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九、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本世紀末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奮斗。全會認為,《決定》把黨的十四大確定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系統化、具體化,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是90年代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必將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全會認為,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指導下,經過15年改革,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正在轉換,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廣泛展開,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改革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我國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以鄧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邁出新的步伐,宏觀調控取得積極成效,經濟蓬勃發展,社會政治穩定。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內國際的有利時機,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全會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些主要環節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全會強調,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開創性的偉大事業。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決定各項改革措施取舍和檢驗其得失的根本標準。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相互促進,相互統一;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重視群眾切身利益;實行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用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統攬全局,把更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改革上來。當前要緊緊抓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市場體系和金融、財稅、計劃、投資、外貿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制定具體方案,采取實際步驟,取得新的突破。
全會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必須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要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針政策的堅定性和自覺性。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切實抓好廉政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同心同德,銳意改革,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在本世紀末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步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
十四屆三中全會是高舉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的會議。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確定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鄧小平同志經濟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會議通過的決定,充分體現了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論述,特別是1992年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的精神,對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